日期大事记
1931年6月活细胞疗法1931年,瑞士外科医生Paul Niehans首次从小羊胚胎中提取出活细胞,注射到一名甲状旁腺受损的垂危患者体内,并成功挽救了其生命。这种活细胞疗法(fresh cell therapy)被认为是细胞疗法的开端,而Niehans医生也被认为是“细胞疗法之父”。
1939年6月首次尝试骨髓移植1939年,科学家第一次在人体上开展骨髓移植,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但以失败告终。二战后,因核辐射引起多人造血损伤,研究人员希望恢复这些患者的骨髓功能。经过十年的研究,他们通过小鼠模型证明,再生障碍可通过骨髓移植来治疗。
1956年6月爱德华·唐纳尔·托马斯(Edward Donnall Thomas,1920年3月15日-2012年10月20日)美国医生。爱德华·托马斯主攻人类骨髓移植方面的研究。1956年,他成功地应用双胞胎间的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1969年,他首次成功地进行异体骨髓移植。
1961年6月发现T细胞免疫学家Jacques Miller在伦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现胸腺并不是一个冗余的器官。他在《柳叶刀》杂志上阐明了胸腺的免疫学功能,认为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许多人认为这一事件是T细胞发现的起源。Jacques Miller因发现T细胞而在2019年被授予拉斯克奖。
1968年6月首次骨髓移植儿科医生Robert Alan Good带领明尼苏达大学的团队在1968年完成了首例成功的骨髓移植。患者是一名5个月大的男孩,患有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Good领导的团队用患者姐姐捐献的骨髓治愈了他的疾病。这项成就也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
1970年6月基因治疗的尝试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Stanfield Roger在研究乳头瘤病毒的性质时,提出用“好的DNA”来替代遗传病患者体内“坏的DNA”。1970年,他和同事尝试用含有精氨酸酶的乳头瘤病毒来治疗一对姐妹的精氨酸血症,但试验不幸失败。1972年,美国生物学家Theodore Friedmann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划时代意义的评论:基因治疗是否可用于人类遗传病?
1981年6月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1981年,剑桥大学的生物学家Martin Evans和Matt Kauffman从小鼠囊胚的内细胞群中分离出小鼠胚胎干细胞,并建立了小鼠的胚胎干细胞系。同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Gail Martin也分离出小鼠胚胎干细胞。
1988年3月10日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诞生了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
1992年6月改造T细胞麻省理工学院怀特海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Michel Sadelain开始采用新开发的基因改造工具,包括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基因导入细胞。他在1992年成功实现了T细胞基因编辑。他的研究目标是生成更有效的疗法来对抗癌症。
2001年6月2001年,印发《关于下发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设置规划的通知》。2001-2002年,根据脐带血库设置规划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材料的先后顺序,相继批准设置10个脐带血库。2001-2005年在全国规划设置10个以内脐带血库(均为公共库)。
2002年6月改造CAR T细胞Michel Sadelain博士随后去了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工作,并带领团队设计CAR T细胞来靶向前列腺癌抗原。由于第二代CAR T细胞能够在实验室中存活、增殖并杀死前列腺癌细胞,研究人员认识到CAR T细胞疗法的可行性。
2003年3月2003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要求每个方案的整个操作过程和最终制品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体细胞治疗的安全、有效。
2006年6月IPS细胞的开发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和高桥和利开发出一种方案,将四个转录因子引入特化的体细胞内,将其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自最初发现以来,这些细胞大大拓宽了研究领域,并被用于1型糖尿病、帕金森病和脊髓损伤等疾病的治疗。
2006年6月山中伸弥等人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别利用实验鼠和人的体细胞进行基因编辑重组,使其“返老还童”回到可多向分化的干细胞状态。2012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因在iPS细胞领域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此iPS细胞研究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iPS细胞因具有无限增殖、多向分化潜能等功能而被视为再生医疗的“万能细胞”。
2009年3月卫生部发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纳入可以进入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及伦理审査;实行第三方技术审核制度,取得卫生行政部门批文的医疗机构在办理了医疗技术等级后方可开展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2009年6月卫生部发布《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细胞制备技术、细胞制剂质量控制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2009年12月2009年,美国Osiris公司开发的人异基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产品prochymal获FDA批准上市,适应症之一就是克罗恩病,另一个适应症为儿童移植物抗宿主病。2012年这款干细胞疗法获加拿大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儿童移植物抗宿主病。
2010年4月首个免疫治疗药物获批Dendreon公司的旗舰产品PROVENGE(普列威,活性成分:sipuleucel-T)在2010年4月获得美国FDA批准。这是首个由患者免疫细胞制成的免疫治疗药物,令激素难治性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了4个月。
2012年6月2012年,FDA批准了美国Athersys公司的干细胞疗法 MultiStem?上市,适应症为I型粘多糖贮积症。
2014年6月针对实体瘤的细胞疗法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科学家Prasad Adusumilli等人2014年在《科学-转化医学》上发表了一项新成果。他们针对实体瘤上的抗原mesothelin开发出CAR T细胞疗法。以往的细胞疗法大多针对血液肿瘤中的靶点CD19,而实体瘤不能产生CD19,因此需要非常规的方法。
2015年7月卫计委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发(2015〕27。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准入审批,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列为“临床研究”范畴。
2015年7月关于印发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科教发〔2015〕48号为规范并促进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国家卫生计生委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组织制定了《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
2015年12月2015年12月召开脐带血库质量管理工作会议,邀请驻委审计局派员参加会议,指导加强脐带血库质量监管工作。2015,每年组织专家对脐带血库进行调研或技术核查工作
2016年12月CFDA发布《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将免疫细胞治疗作为药品进行管理,按照药品的管理规范,包括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研究等阶段。
2017年1月CFDA发布《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试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将细胞治疗类产品规定按治疗用生物制品对应类别进行申报。
2017年8月30日首个CAR T细胞疗法获批2017年8月30日,美国FDA批准了诺华公司的CAR T细胞疗法Tisagenlecleucel(Kymriah)。这是全球首个获得批准的CAR T细胞疗法,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适用于25岁以下的年轻患者。
2017年12月CFDA发布《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规范按药品研发及注册的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评价,在药学研究、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等方面细化了指导规范围指出不需要进行I、II、III期临床试验,仅需要进行早期临床和确证性临床两个阶段。申请人可根据申请产品的具体特性自行拟定临床研究分期和研究设计,一般按研究进度可分为早期临床试验阶段和确证性临床试验阶段两部分。
2018年3月CFDA发布《细胞治疗产品申请临床试验药学研究和申报资料的考虑要点》。进一步鼓励创新,尽快满足晚期肿瘤患者急迫的临床用药需求,为同类药品的研发和申报资料准备提供参考。
2018年6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CAR-T细胞治疗产品质量控制检测研究及非临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考虑要点》。以CAR-T细胞产品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特性为主线,对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适用范围、原材料和辅料的选择及质量控制等多方面进行了规定。
2019年2月卫健委发布《生物医药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实行分级管理。中低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研究由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管理,高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研究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管理。生物医学新技术风险等级目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生物医学新技术的转化应用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管理。
2019年3月2019年3月,国家卫生部及药监局共同布了《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和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三项关乎行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2019年3月卫健委发布《体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对体细胞临床研究进行备案管理,允许经临床证明安全有效的细胞治疗项目经过备案后在相关医疗机构进入转化应用。
2019年11月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发布《GMP附录-细胞治疗产品》(征求意见稿)的通知,针对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管理的特殊性,制定相关要求,用以规范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行为。
2020年8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人源性干细胞及其衍生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适用于按照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进行研发和注册申报的人源性干细胞及其衍生细胞治疗产品,旨在为该类产品开展临床试验的总体规划、设计、实施和试验数据分析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以减少受试者参加临床试验的风险,并规范对该类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2020年9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适用于按照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进行研发和注册申报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T细胞受体修饰T细胞(TCR-T)、自然杀伤细胞(NK)、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等。肝细胞、肌细胞、胰岛细胞、软骨细胞等,以及细胞与非细胞成分的组合产品也可以参考本指导原则的药学研究原则。
2021年2月2021年2月,国家卫健委在官网上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371号建议的答复》,国家卫健委明确表态:“鼓励和支持干细胞、免疫细胞等研究、转化和产业发展。
2021年2月CAR T细胞疗法Breyanzi获批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CAR T细胞疗法Breyanzi在2021年2月5日获得美国FDA批准。这也是一款靶向CD19的CAR T细胞疗法,适用于至少接受过两种系统疗法的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LBCL)成人患者。
2021年6月COVID-19的干细胞治疗德国图宾根大学的科学家报道了新冠肺炎(COVID-19)的干细胞疗法。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接受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后,肺功能和总体预后改善。他们认为,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是治疗COVID-1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方法。
2021年12月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发展基因诊疗、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强化产学研用协同联动,加快相关技术产品转化和临床应用,推动形成再生医学和精准医学治疗创新模式。
2022年1月30日2022年1月30日,国家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产品。
2022年9月红斑狼疮的CAR T细胞治疗德国科学家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文称,他们采用CAR T细胞疗法来治疗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这五名患者(四名女性和一名男性)的年龄介于18至24岁之间,患有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病情缓解,让研究人员对治疗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症)燃起了希望。
2022年10月31日2022年10月 31日,药监局核查中心正式发布《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指南(试行)》,旨在为细胞治疗产品生产企业提供指导意见。
2023年1月7日2023年1月7日,全国首部细胞和基因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已获表决通过,将于3月1日起施行。
2024年3月20日佛山首例百万CAR-T治愈癌症患者。